
(转载自: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近日,第十届“创客中国”北京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客北京2025”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创客北京2025”)经开区区域赛复赛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和层层选拔,北京蚂蚁工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蚂蚁工场”)的“基于工业大模型的机加零件定制平台”、北极雄芯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极雄芯”)的“首个车规级SoC芯粒-QM935A”、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译生物”)的“国内领先的纳米孔测序仪”等
72个项目成功晋级“创客北京2025”市级决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科技服务等高精尖领域。
我们的‘基于工业大模型的机加零件定制平台’,技术背景源自蚂蚁工场2018年在工信部立项的‘秒报、分接、小时造’项目,能够实现工业零部件的全流程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制造。”北京蚂蚁工场副总经理王东泽介绍道,该平台聚焦非标零件的智能加工服务,构建了“图纸识别+智能定价+工艺路径推荐+MES全流程监管”的能力闭环——即:客户上传图纸后,系统可在快速生成图纸报价及推荐标准化加工方案,并为客户匹配最优加工资源,全程监管履约进度。
王东泽介绍道,在项目创新方面,该项目一方面延续国家级项目成果,在“秒报、分接、小时造”技术基础上,融合工业大模型,实现从报价到交付的全链路智能化。另一方面,通过AI驱动柔性制造,实现自动识别零件结构、匹配最优加工资源,解决非标件“人工报价周期长、主管因素强、存在人为疏漏;人工工艺效率低、质量层次不齐;人工编码易出错、专业要求高”的行业痛点。接下来,北京蚂蚁工场希望借助比赛平台和经开区的支持,把项目落地到北京亦庄,依托经开区政策与区位优势,服务经开区产业建设,打造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赋能平台。
专注于Chiplet(芯粒)领域的北极雄芯,独创异构集成的新型设计理念,从芯片架构底层将各场景需求中的通用模块与专用模块解耦,分别设计制造小芯粒并集成,可支持不同制程模块的互联,支持全国产封装供应链,有效提升了自主可控率,并解决了下游客户在算法适配、迭代周期、算力利用率、算力成本等各方面难以平衡的核心痛点。其此次参赛的“首个车规级SoC芯粒-QM935A”,是行业首颗基于Chiplet异构集成范式的自动驾驶芯片,已经获得TüV SGS ISO26262 ASIL-B级认证和中汽研车规级验证,是全国首个经过国内外双重检验的车规级安全可靠的产品。
北极雄芯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该产品通过北极雄芯自研的启明935 HUB Chiplet和不同数量的大熊星座AI Chiplet配置,结合灵活的封装方式,可快速集成不同性能等级的SoC芯片,并可通过高带宽PB
Link实现多芯互连,从而实现高性能系统集成方案,可广泛引用于各类端侧AI部署。“接下来的比赛,我们将全力以赴,力争发挥最佳水平,向业界展示我们的能力与风采;同时也期望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与投资方,能在拓展市场和融资方面有更多合作机会。”该负责人表示。
普译生物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基于硅基半导体芯片的链式测序法,拥有快速、便捷、实时、超长读长等特点,并能直接测定RNA(核糖核酸)序列和检测碱基修饰。基于该领先技术,普译生物在成立的3年多时间内,已陆续发布3款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品,基于最新的C2.0高精度测序化学,所有产品的单次测序准确率均达到99%。
“我们推出的首款单芯片中通量纳米孔测序系统PolyseqOne,设备小巧便携、操作简便,单次运行的设计测序通量达60Gb。去年推出了升级版中通量纳米孔测序系统PolyseqHive,单次可运行最多六张中通量测序芯片,设计测序通量达到360Gb。今年刚推出了新一代高通量纳米孔测序系统PolyseqX2,双芯片并行测序可达到800Gb的单次运行设计通量,这一技术突破也意味着普译生物的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普译生物CEO王大千介绍道。
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护航晋级项目在市级决赛中再创佳绩,也诚邀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亦庄、深耕亦庄。”
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开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去年的“创客北京”大赛中,来自北京经开区的9个项目进入“创客中国”全国500强榜单,获奖数量位列全市第二。其中,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凭借“AR车载抬头显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页相关内容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此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