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火炬传递将正式启动。这是一场跨越45公里的立体传递,而这条精心设计的路线,不仅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相呼应,更穿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映照出一幅改革、开放、创新交织的壮丽画卷。

十五运会深圳站火炬传递以“三站联程·山海连城”为核心理念,传递采用陆空联动的创新方式,立体展现深圳的城市特质。
整个路线精心划分为三个主题段落。而这三段征程,串联起了美丽深圳,也浓缩城市精粹。
首先是“改革之路·勇”。从莲花山空中连廊启程,沿中轴线进行1公里陆路传递。这个串联莲花山、笔架山与深业上城的空中连廊,本身就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
火炬手沿着中轴线跑向莲花山风筝广场,这条短短1公里的路线,途经深圳行政中心与城市客厅,这段路程中,身着统一制服的混声青少年合唱团将唱响《春天的故事》,而风筝广场上,老中青少共同呈现飞盘、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场景,展现城市中心公园的“有氧一刻”。
然后是“开放之路·闯”。这段路线将采用直升机进行40公里空中传递,直升机载着火炬手沿鲲鹏径西行,飞越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创新走廊。
这条空中路线恰好划过“黄金内湾”的优美弧线。从空中俯瞰,火炬飞越的世界级跨海设施构成大湾区融合的骨架——深圳湾大桥连接深港两地,更远方的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这些超级工程正重构大湾区的地理与经济格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火炬飞越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在这一创新生态中,深圳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广州侧重基础科研与转化。三地互补,形成完整创新链。
最后是“创新之路·融”。直升机将在前海石公园桂湾段降落,火炬手开启最后一段“创新之路·融”的陆路传递。这段4公里的路线贯穿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核心区域,恰逢前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火炬自前海石公园启程,经海风桥、前海石广场,沿金岸中街、前海大道、听海大道等道路前行,途经桂湾四路、国际化港风港味街区,最终抵达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场。
沿途的展示活动精心设计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前海大道上,BMX骑行方阵、轮滑进行队列变换表演,足球及街舞的定点演出与桂湾河上的电动水翼板运动、无人船水陆相映;而近前海石公园处,非遗舞麒麟和深圳学生组成的醒狮团沿街散开,迎接火炬手的到来。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收火仪式场地富含深意——这里曾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会客厅。
学生们和深港青年代表也将在此共同唱响《共同家园》,象征着粤港澳三地从“硬联通”到“心联通”的深度融合。
来源:南方网
免责声明:本页相关内容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此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