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畲乡歌如潮,山歌唱来别有情。”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最盛大的节日。在2022年畲族“三月三”即将来临之际,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香溢志愿服务队立足畲族群众的急难愁盼,坚持做好事,办实事,以真情真心彰显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
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香溢志愿服务队成员胡园园(左)向畲族群众普法。(彭友志 摄)
“畲歌普法”惠民心
“嘿哎,听我来唱法制歌,法律章程自觉守……”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香溢志愿服务队成员胡园园用唱畲族山歌的形式为畲族群众普法。
距离景宁县城18公里的大均乡泉坑村是一个传统的畲族村落,村里聚居着众多畲族群众,一直以来,当地村民民风淳朴,有喜好唱山歌的习俗,为了更好的将畲族山歌这一民族特色融入到法治景烟建设中来,着力提升畲族群众法律知识素养,为助力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今年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创新普法模式,打造“普法+畲族山歌”融合模式,志愿者们结合畲族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的特点及当地民风民俗,以《宪法》《民法典》《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将一条条枯燥严肃的法条,编撰成一句句生动活泼的山歌歌词,歌词通俗易懂,曲风简约古朴,不仅使畲族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法律知识,还极大的增加了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传法的良好氛围。
“推行‘畲歌普法’的目的就在于要让畲族群众记得住,学得会,传得广,让法律知识能够真正唱到畲族群众的心坎里。”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说。
景宁县烟草专卖局香溢志愿服务队成员彭友志(中)帮助畲族群众编织竹篓 (王艳摄)
“亲情帮扶”暖人心
“叔叔,您别担心,只要周末有空,我们都会过来帮你一起编织竹篓,卖竹篓。”香溢志愿服务队队员徐浩玲向畲族群众蓝光源说道。
畲族的彩带、草鞋、竹篓等文创物品一直是畲族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家住景宁县红星街道的蓝光源是一名畲族非遗文化传承人,一直以来依靠售卖手工制作的草鞋和竹篓等文创用品谋生,由于手工艺品制作时间长,需要经常久坐,时常感到腰部不适,且手工艺品利润微薄,收入不固定,家庭生活一直较为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香溢服务队成员自发组队定期来到其门店帮助其编制手工竹篓和草鞋,并通过在本地便民服务公众号、志愿服务微信群转发所售商品信息,帮助进一步扩宽文创物品的销售渠道,引导更快实现变现增收。
“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帮扶点就在哪里,为民办实事,我们一直在路上。”志愿者徐浩玲如是说。
景宁县烟草专卖局香溢志愿服务队成员纪伟东(右)向畲族群众(左)讲解办证政策。 (王艳摄)
“政策宣讲”解民忧
“政务服务好不好,让群众来评价!”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突出红色引领,打造“民族特色窗口”服务模式,以“红色助跑团”“红色窗口”“红色驿站”为载体,开展实地核查预先勘验、“65免跑”、智能云语音提醒等特色服务,全面塑造“景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程度。
“由于住的离县城太远,我出行不是很方便,你们不仅上门帮我在网上申请了许可证延续,还为我细致地讲解各种办证政策,真的是太感谢了。”景宁县大均乡伏叶村的蓝玉花奶奶对志愿者纪伟东感激的说道。
疫情防控期间,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倡导“不见面审批”,一方面,窗口工作人员及时提醒、耐心解答和指导帮办各类业务。另一方面,香溢志愿服务队成员奔赴各地为偏远山区出门不易、行动不便的畲族群众开展“预约办、上门办”活动,为畲族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
接下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将进继续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进一步创新帮扶举措,拓宽帮扶渠道,着力提升畲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供稿单位: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
作者:彭友志、王艳
免责声明:本页相关内容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此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