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大疆行业应用在库布齐沙漠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智护每一度绿电”的分享活动,向来自全国的媒体代表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在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生态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站在全球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的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百万块湛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在金色沙海中绵延起伏,宛如一片”蓝色海洋”。这条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将黄河与库布齐沙漠隔绝开来,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


大疆行业应用能源行业负责人宋天奇
三峡多个新能源场站引入了大疆机场和无人机,无人机智能巡检不仅解放了人力、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也保障了巡检的精准度,识别故障准确率达95%以上。三峡蒙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刘畅分享道,“新能源智慧运维模式实现沙漠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传统的人工巡检的模式下,巡检过程需要2组人员(每组2人),每天采取手持红外设备最多仅能实现1000块左右的光伏组件。现在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情况下,以先导光储电站为例,平均每日巡检约30000块光伏组件,整站巡检完毕用时36天,效率较人工提升26倍以上。“

三峡蒙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 刘畅
无人机智能巡检:效率提升的破局之道
这一效率的飞跃得益于无人机搭载的高清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双模式,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解释道:”光伏组件具有相对恒定的工作温度,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功能过载、旁路二极管损坏等问题。无人机能够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在高空以色温差异直观呈现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热斑等识别异常。”他补充说,”无人机巡检还可以在空中对光伏板进行全方位、高速、无死角检测,不受地形限制,完美解决了光伏板架设在沙丘、水面等复杂地形时,传统人工巡检靠步行无法到达的问题。无人机智能巡检已具备对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备的日常巡检能力。“

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
在下午的现场演示环节,大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工程师汤秋枫展示了大疆机场3及一系列新品,包括无人机 Matrice 4TD、Matrice 4T、M400,负载禅思 H30 系列和L3、司空2一体机等产品,带嘉宾们感受了一把智能化运维的强大效能。“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登录管控平台对无人机进行任务下发。”现场工程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值班人员在控制室轻点几下鼠标,无人机自行起飞,在智控平台的引导下飞往指定光伏区域,进行图像采集、故障识别,完成巡检后自动生成报告。”



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潘禹
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检修中心董超分享了新能源场站向无人值守、智能化运维转型的实践,中广核新能源湖北公司自2022年探索无人机巡检运维新模式以来,全面负责湖北区域31座场站、1.039GW光伏组件和523台风机叶片等发输变设备的日常精细化巡检工作。作为中广核新能源最早成立的专业无人机巡检队伍,新的作业模式为场站的精细化运维管理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效率实现十倍至二十倍的飞跃,并主导编写了国内首本用于指导新能源行业无人机巡检工作的技术应用教材,集聚了中广核新能源连续3年的无人机巡检技术经验和行业调研成果 。

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检修中心董超
智慧运维:大疆机场的规模化应用
据于洋洋介绍,目前大疆机场已应用于1000+座新能源电站,无人机巡检方案在国内的新能源场站覆盖率达50%,覆盖暴雪、沙尘、冻雨、大风等多种极端天气和高原、盆地等特殊地理位置。无人机在风光线巡检方面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巡检更高效、巡检更全面、巡检更安全、巡检更经济,于洋洋分享了一组对比数据,以100MW为基数对比,光伏巡检时长比传统巡检提高至少10倍;风机(50台)巡检时长提高至少9倍;线路巡检(48基塔)时长提升至少8倍。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中国风电行业发生的倒塔、火灾烧毁、关键部件失效等大型事故数量近三年呈上升趋势,其中叶片问题尤为突出,占比高达44%。传统人工巡检主要采用高空吊篮作业和地面望远镜观测,不仅存在安全风险,且检测效率低下,人工检测单台风机往往需要1-2个工作日,且手动记录数据的误差较大。而现在,基于大疆机场及大疆M400无人机等设备,内蒙古部分风电场站自主开发了风机巡检系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无人机能够在任意位置一键起飞,通过风机图像识别和定位算法,自动寻找目标风机、识别叶轮方位角、规划飞行航线,为风机叶片静态巡检提供了一套高效、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据实践数据显示,无人机通过智能检测训练,能够识别风机叶片裂纹、开裂、风蚀、脏污等14种缺陷,识别准确率95%以上,1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台风机叶片的巡检,自动返航,并生成分析报告。
共话未来: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科技与生态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深度融合。光伏板并非简单的”能源载体”,更成为生态修复的”助力者”。其遮荫作用能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为植被生长创造适宜环境,而板下生长的植物又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形成”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的良性循环。于洋洋在分享时强调,”无人机不仅守护着绿色能源的生产,更通过持续观测提供的定量资料给光伏治沙工作带来了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成为评估治沙成效、优化植被配置与调整治理策略的重要工具,使得运维与科研团队能够对局部沙丘活动、植被恢复与光伏设施运行状态进行长期观测与量化评估。精准补植显著提升植被存活率,为今后的治沙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深圳,在全球多地设有办公室,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与地区。自成立以来,大疆从无人机系统拓展至多元化产品体系,在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携手广大合作伙伴为社会提供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大疆的业务覆盖无人机产业上、中、下游,是无人机行业全产业链企业,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大疆自 2013 年开始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行业领域,并于2017年成立大疆行业应用,遵循“科技向善”理念,深入各行各业一线,为清洁能源、公共安全、地理信息、电力、林业、水利、矿业、环保等多个领域,提供以无人机飞行平台、多样化负载、专业软件、售后服务与飞行培训为一体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通过不断革新、开放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生产力提升,助力产业生态智能化升级。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W用户使用大疆行业应用的产品或服务。
免责声明:本页相关内容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此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买卖依据。